不定期分享對於表達、行銷、斜槓與生活等不同主題的想法,用文字撩撥情緒,以觀點衝撞思想,激盪出精采的火花!
表達力_你所不知道的「一對一教練陪跑」
近期安排了幾場免費諮詢,其中一位還是透過「表達力」這個關鍵字搜尋到我的網友。一來深度了解他們的需求,二來也跟他們說明「一對一教練陪跑」的特色與進行方式。
談到一對一教練陪跑,最多人詢問的是「課表」這件事。說實話,我的一對一教練陪跑雖然有一定流程,但是沒有固定課表。
其實,我一開始在進行一對一教練陪跑的時候,也試著幫每位學員規劃課表,但後來發現大概只有前三堂課會照著課表走,接下來有極高的機率會偏離課表,因為表達力是非常個人化與生活化的,學員在陪跑期間遇到任何與表達有關的問題,包含但不限於關係溝通、行銷提案、業務銷售、開會技巧⋯等等,都可能變成下一次上課的討論主題,等到該問題解決後,才會再次回到原先的主軸。
簡單來說,一對一教練陪跑是一個持續 #動態調整 的過程。

但沒有課表不代表想到什麼教什麼,它還是有一定的脈絡與流程。相較於很多老師側重技巧與話術,我更重視初期先協助學員建立正確的表達觀念與重要策略,包含但不限於:
▶️ 思考三步驟:Why to say、What to say、How to say。
▶️ 溝通四要素:內容、結構、技巧,以及核心訊息。
▶️ 表達五部曲:搜集資訊、爬梳思緒、濃縮觀點、組織內容、進行表達。
這個階段我稱之為「建立底層邏輯」。
接下來會針對學員的主要訴求與個人狀況,進行「關鍵能力優化」。例如,有些學員希望可以改善職場溝通技巧,釐清權力關係與換位思考就是關鍵能力;有些學員希望上台演講有好的表現,找出聽眾連結、建立論述結構與創造節奏感就是關鍵能力;有些學員希望改善親密關係,那麼控制情緒、描繪願景與提出邀請才是關鍵能力。
接下來,就會進入實際個案討論與「表達情境演練」。每次上課我都會針對學員近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Case study,透過#洋蔥式提問 與深度對話,協助學員將之前所學運用在現實生活中。過程中,我也會依照學員的能力值規劃每週作業或任務,確保學員的成長不會停留在課堂上。
總之,這是一套「建立底層邏輯」>>「觀念能力優化」>>「表達情境演練」的三階段教練陪跑,任何一個階段有問題就回溯前一個階段,直到協助學員完成階段性任務為止。 聽起來很「厚工」對吧?但我的任務很清楚,就是讓每一位學員「聽得懂」、「記得住」、「用得上」,有效提高學員的語言價值,進而擴大他們的影響力。 至於成效如何,我想超過八成的續課率應該足以證明一些事了。